課程簡介
本課程聚焦AI大模型在產品設計中的全流程應用。內容涵蓋AI輔助需求分析、產品規(guī)格書生成、RAG技術落地及團隊協作模式升級等8大模塊,結合實戰(zhàn)案例與對比實驗,系統(tǒng)解決AI幻覺預防、敏捷模式重構等業(yè)界痛點。課程強調“零基礎友好”,通過動態(tài)調整內容適配學員需求,助力產品經理掌握AI驅動的設計思維與協作能力,實現從原型到高精度產品的高效落地。
目標收益
1、掌握AI時代產品經理6大核心能力 :需求一致性、邏輯推理等。
2、AI輔助需求分析 :精準挖掘隱性需求與用戶痛點。
3、高精度規(guī)格書編寫 :覆蓋功能與非功能需求(性能/安全等)。
4、RAG技術落地實踐 :知識庫構建與數據維護方法。
5、重構團隊協作模式 :優(yōu)化產品、研發(fā)、測試的敏捷配合。
6、激活產品創(chuàng)新基因 :通過“創(chuàng)新紅盒子”實踐推動文化轉型。
培訓對象
1. 產品經理/產品負責人:需轉型AI時代產品設計思維,掌握AI輔助需求分析、規(guī)格書編寫及團隊協作方法。
2. 項目經理/團隊負責人:優(yōu)化跨職能協作流程(研發(fā)、測試、Infra),重構敏捷管理模式。
3. 創(chuàng)業(yè)者/產品設計師:探索AI技術在產品創(chuàng)新中的應用場景,激活團隊創(chuàng)新基因。
4. 非技術背景從業(yè)者:零基礎學習AI大模型應用邏輯,提升技術敏感度與落地能力。
5. 技術團隊成員(研發(fā)/測試):理解AI產品設計需求,參與RAG技術實施與數據維護。
6. 企業(yè)創(chuàng)新部門人員:通過“創(chuàng)新紅盒子”實踐,推動內部AI文化與孵化機制建設。
課程大綱
模塊一:AI大模型輔助產品設計的整體策略 |
(1)AI時代產品經理必備6大素質 (2)如何保證產品經理和AI對需求理解的一致性 (3)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:介紹在選擇AI落地點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可行性分析 (4)AI+卡諾分析法$APPEALS方法組合拳 |
模塊二:分階段應用AI |
(1)需求獲?。篈I輔助甄別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,尤其是在用戶需求不明確或用戶參與不充分的情況下如何獲取需求 (2)需求分析:AI輔助信息提煉和邏輯推理 (3)需求細化:AI輔助需求分層和細節(jié)定型 (4)需求固化:前序AI形成后續(xù)AI的知識鏈條 |
模塊三:AI生成產品規(guī)格書 |
(1)高精度產品規(guī)格書要求及特點 (2)AI大模型對功能性需求分析的應用 (3)AI大模型對非功能性需求分析的應用 a.性能需求 b.安全需求 c.容量需求 d.壓力需求 e.耐久需求 f.兼容需求 g.配置需求 h.工程需求 |
模塊四:AI產品設計必備知識范圍 |
(1)深入理解AI大模型的工作原理、模型訓練vs模型微調vs增強檢索RAG的核心區(qū)別、實施成本、實施難度、和應用場景定位 (2)大模型具體應用落地的重要抓手——RAG (3)產品設計的AI數據基礎:RAG知識庫的數據準備 (4)AI數據和知識庫的更新、維護、及長文檔組織 (5)AI產品設計發(fā)力點: a.產品設計本身帶AI功能 b.產品本身非AI產品,需要AI輔助產品設計 c.產品/應用需要集成AI模型 |
模塊五:AI時代的新工作模式 |
(1)產品和研發(fā)的配合 (2)產品和測試的配合 (3)產品和Infra的配合 (4)AI輔助生成的產品文檔規(guī)范 (5)AI輔助需求評審的流程和技巧 (6)AI輔助驗證設計和測試對產品需求的覆蓋率 |
模塊六:產品需求變更控制 |
(1)AI幻覺的成因及預防 (2)針對已做完、在研、計劃中等不同狀態(tài)分享不同的產品變更管理策略 (3)AI時代重定義了敏捷模式、產品、、速度、嚴謹度之間的平衡度和生態(tài) |
模塊七:創(chuàng)新基因 |
(1)AI不僅分擔產品經理的工作量,也會激活產品的創(chuàng)新基因 (2)創(chuàng)新紅盒子:講師團隊實際內部創(chuàng)新孵化平臺實踐分享 (3)產品創(chuàng)新文化的孕育和文化土壤 |
模塊八:展望及思考 |
(1)AI時代對個人學習能力的新挑戰(zhàn) (2)AI時代非IT技術人員的AI技能要求 (3)AI時代IT技術人員的挑戰(zhàn)及機遇 |
模塊一:AI大模型輔助產品設計的整體策略 (1)AI時代產品經理必備6大素質 (2)如何保證產品經理和AI對需求理解的一致性 (3)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:介紹在選擇AI落地點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可行性分析 (4)AI+卡諾分析法$APPEALS方法組合拳 |
模塊二:分階段應用AI (1)需求獲?。篈I輔助甄別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,尤其是在用戶需求不明確或用戶參與不充分的情況下如何獲取需求 (2)需求分析:AI輔助信息提煉和邏輯推理 (3)需求細化:AI輔助需求分層和細節(jié)定型 (4)需求固化:前序AI形成后續(xù)AI的知識鏈條 |
模塊三:AI生成產品規(guī)格書 (1)高精度產品規(guī)格書要求及特點 (2)AI大模型對功能性需求分析的應用 (3)AI大模型對非功能性需求分析的應用 a.性能需求 b.安全需求 c.容量需求 d.壓力需求 e.耐久需求 f.兼容需求 g.配置需求 h.工程需求 |
模塊四:AI產品設計必備知識范圍 (1)深入理解AI大模型的工作原理、模型訓練vs模型微調vs增強檢索RAG的核心區(qū)別、實施成本、實施難度、和應用場景定位 (2)大模型具體應用落地的重要抓手——RAG (3)產品設計的AI數據基礎:RAG知識庫的數據準備 (4)AI數據和知識庫的更新、維護、及長文檔組織 (5)AI產品設計發(fā)力點: a.產品設計本身帶AI功能 b.產品本身非AI產品,需要AI輔助產品設計 c.產品/應用需要集成AI模型 |
模塊五:AI時代的新工作模式 (1)產品和研發(fā)的配合 (2)產品和測試的配合 (3)產品和Infra的配合 (4)AI輔助生成的產品文檔規(guī)范 (5)AI輔助需求評審的流程和技巧 (6)AI輔助驗證設計和測試對產品需求的覆蓋率 |
模塊六:產品需求變更控制 (1)AI幻覺的成因及預防 (2)針對已做完、在研、計劃中等不同狀態(tài)分享不同的產品變更管理策略 (3)AI時代重定義了敏捷模式、產品、、速度、嚴謹度之間的平衡度和生態(tài) |
模塊七:創(chuàng)新基因 (1)AI不僅分擔產品經理的工作量,也會激活產品的創(chuàng)新基因 (2)創(chuàng)新紅盒子:講師團隊實際內部創(chuàng)新孵化平臺實踐分享 (3)產品創(chuàng)新文化的孕育和文化土壤 |
模塊八:展望及思考 (1)AI時代對個人學習能力的新挑戰(zhàn) (2)AI時代非IT技術人員的AI技能要求 (3)AI時代IT技術人員的挑戰(zhàn)及機遇 |